9月15日至16日,在浙江长兴举办了第十届村镇银行发展论坛,在该届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7)》,该系列报告已经连续两年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国家智库报告,在农村金融领域影响较大。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7》是继《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之后第二部数据翔实、案例丰富、内容全面的反映村镇银行发展最新进展的国家智库报告,由来自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和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的专家学者与部分村镇银行及其主发起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课题组撰写,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报告着重分析了2016年以来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包括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地区分布、财务绩效以及社会绩效等方面,然后聚焦分析了村镇银行的基本特性、市场定位和金融技术应用情况,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今年是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十周年。十年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为众多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了金融服务,已成为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的生力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成立村镇银行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政策目标。
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的社区微银行。村镇银行因其设立的政策性限制与商业性原则,从经营范围、人员配置、资金来源、产品服务、独立地位、决策效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县域社区银行特征。同时,与其他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在规模和客户方面都具有“微型”银行的特点。所以,村镇银行应主动选择 “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
但是,这一市场定位在实践中却并没有得到村镇银行各利益相关方(包括发起行、其他企业和自然人股东、银行高管和员工,甚至地方政府)的广泛认同和落实。村镇银行内部缺乏共识,往往成为村镇银行内部矛盾和经营不善的重要根源。村镇银行业内缺乏共识,也是整个行业发展参差不齐、缺乏行业发展标杆的重要原因。
以下为报告精简介绍:
2016年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但贫困地区覆盖不足,相关宏观政策和监管政策平稳。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其中已开业的1443家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划分,东部地区成立509家,约占35.27%;中部地区成立526家,约占36.45%;西部地区成立408家,约占28.28%。在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中,已设有401家村镇银行(西藏除外),贫困县覆盖率在48.2%以下。可见,村镇银行设立在国定贫困县的占比尚未过半,对进一步实施 “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准入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
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已组建的村镇银行资产总规模达到1237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23.6%;村镇银行平均资产规模达到8.1亿元,较上年增加了12.1%。全国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9492.9亿元,较上年增长26.9%。全国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7020.6亿元,较上年增长19.4%;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合计6526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8.8%,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占比与上年持平;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约为80%;共发放贷款171.2万户(笔),较上年增长了34.0%;户均贷款余额约为41万元,比上年下降了10.9%。总体上来说,2016年村镇银行存贷款余额均出现明显增长,但存款余额增长更快,发放贷款户(笔)数大幅增长,户均贷款余额明显下降,村镇银行的业务规模继续稳定扩大,对农户和小微企业客户的覆盖面持续增加。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截至2016年年末,参与调研的116家村镇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均值为72.9%,略低于全国村镇银行总体水平,比上年有所降低;但流动性比例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倍,且这一差距比上年有所扩大;流动性比例指标明显高于监管指标,流动性风险总体上较小。这116家调研村镇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均值为1.8%,较上年略有增长;资本利润率均值为11.4%,与上年基本持平;此两项指标的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32.5倍和3.2倍,均比上年出现了明显扩大;其成本收入比均值为51.6%,比上年下降了19.1个百分点。效益性指标表现良好,甚至超过了商业银行平均水平。这116家调研村镇银行平均每个员工管理的客户数、平均每个信贷员管理的客户数、平均每个网点管理的有效客户数和平均每个信贷员管理的贷款额度等经营效率指标均处于中等略低水平,且各村镇银行的四个经营效率指标差异非常大,其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44.6倍、61.8倍、43.1倍和48.02倍。这116家调研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值为1.3%,比上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均值为3.5%,比上年增加了约0.2个百分点;但此两项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较上年均有明显减少;资本充足率均值为19.7%,比上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较上年有所增加。116家村镇银行主要风险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风险总体可控。总体上来看,村镇银行的财务指标表现较好,但各村镇银行之间的分化也比较严重,这与各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和金融科技的应用情况直接相关。
截至2016年末,116家调研村镇银行的贷款余额占当地各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重均值为9.2%,明显高于其存款余额占当地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重均值(7.3%),且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52505.3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79079.2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贷款总户数均值为2752.3户,比上年增加了32.8%。其中,每家村镇银行的农户贷款总户数均值为2258.1户,比上年增加了36.3%;小微企业贷款总户数均值为1147.7户,比上年增加了51.7%。这116家调研村镇银行的贷款户均余额均值为67.6万元,比上年下降了11.4%,其中,农户贷款户均余额均值为34.9万元,比上年下降了24.3%;小微企业贷款户均余额均值为213.8万元,比上年下降了9.4%。总体上看,村镇银行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覆盖深度有所加深。但是,其在客户服务、信息透明与客户保护、社区关系和员工培养方面总体上水平较低,且各村镇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分析,本报告的结论有以下七点:
1、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环境稳定而友好,但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2、村镇银行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支农支小的新生力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绩效。但是村镇银行之间的表现差异较大,社会绩效意识和管理制度亟待加强。
3、2016年村镇银行整体发展平稳,取得了较好的财务绩效,但是村镇银行之间的经营状况分化比较严重。未来村镇银行可能开始进入分化加剧时期。
4、村镇银行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的覆盖面还不足一半,与政府创设村镇银行制度的初衷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5、村镇银行具有明显的社区微银行特征,具有开发并利用社区客户软信息的优势,应定位于县域及县域以下城乡金融市场。
6、村镇银行在利用金融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很多困难,需要丰富和优化金融科技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7、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村镇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差异,加重了村镇银行经营状况分化程度,为村镇银行发展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未来五年是村镇银行的关键发展时期,如果发展顺利,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就基本上可以在农村稳定下来,否则将可能大面积面临重组并购,甚至破产。
本报告的建议包括以下七点:
1、根据村镇银行社区微银行的特性,调整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延续和真正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
2、应制定贫困地区村镇银行全覆盖的优惠政策,鼓励主发起行和当地民间资本在贫困地区建立村镇银行。
3、村镇银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社区微银行的基本特征和立足县域,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市场定位。
4、村镇银行应以“双轮驱动”建设智慧型社区微银行,在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同时重视利用自身定位社区银行的特有优势。
5、村镇银行应用金融科技需要有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并能满足个性化的服务平台支撑。
6、应适时研究制定村镇银行经营不善的退出机制和并购政策措施。
7、鼓励倡导、支持和探索真心深耕与服务普惠金融底端客户的“社会企业”类村镇银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