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要闻 >
拓宽支持渠道 助力小微企业

  “一方面,银行的确应该去探索可行的渠道。但我们也不能把这个责任全放在银行身上,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才是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方法。”厦门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潘永乐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资金支持、财税优惠、创业基地建设、促进企业信息互联互通等十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小微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处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的小微企业,也更容易受到下行波动带来的影响。今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每一次都是总结经验、结合实践的成果,也是更大幅度支持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审批下放的措施信号。

  专家认为,相比过去几年,中小企业有着更大的优惠发展条件,政府的推动效应也在逐步显现。数字显示,随着国家3月开始实施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半年来,新登记的市场主体659.59万户,同比增长15.75%。大部分是第三产业领域,小微企业居多。同时,潘永乐认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对于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也在不断体现出来,尤其是在就业、民生这些重要领域。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数比去年底增长了1848万人。全国1至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也达到了970万人,接近完成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小微企业成为就业的最大贡献力量。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银行做得不够,但在现有银行体制之下,对坏账和存贷比的控制都非常严格,鉴于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且数量大、总金额不高的现实状况,银行贷款利润会非常小。”潘永乐表示,其实从大概十年前的期间开始,不少银行就成立了中小微企业服务部,但规模一直上不去,这与银行天生对风险敏感度较高的信贷本质密切相关。对此,一家大型商业银行信贷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做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确是人力成本太高,风险与收益不对等,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批量化操作的方法。”不过他也表示,比如为这些企业员工提供理财服务,或者可以将一个企业在整个生产链上的其他小微企业纳入银行服务范围内,但这些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较大规模实践去寻找最合适的方法。

  “国家政策的角度,还是鼓励创业、创新的,所以毫无疑问金融要去支持,少了这一块基本没办法实现。”潘永乐强调,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地,除了在现有的几条原则基础上不断加码之外,为小微企业打开直接融资的大门,对发展主体来说更有利,效果也会更突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并没有中国这么突出,并不是美国的银行做得有多好,从数据来看,美国银行信贷体系占企业贷款的比例也比较低,主要还是靠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潘永乐告诉记者。

  而在不断的实践与经验反思中,此次《意见》开始着重强调鼓励各级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还有应该怎样引导民间资本,使其流向社会需要的地方。”潘永乐认为,从社会资金来解决社会(小微企业)的问题,政府来做搭桥、疏通渠道,是公认可行的方法,也是当下我们可以看到的欣喜转变。“‘新三板’挂牌要求开始降低,一些利润为负的企业也可以在创业板上市。不过要注意的是,应该尽快完善退出机制,监管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人的利益。”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注册制的加快推进,将有助于宽进严出,让市场容纳足够多的小微企业。

  除上述切入点之外,民营银行的特殊定位也被人们寄予很大希望,同时,当下在我国发展呈上升势头的互联网金融,也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起了小微企业与融资的桥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才是解决融资难的根本性方法。不同的金融机构各司其职,才能构成最有效的金融市场,才可以最大程度带动经济发展。”潘永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