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要闻 >
“转型”或将成今年银行理财业务关键词
  截至2016年12月31日,459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2.4万款人民币预期收益型产品。与2015年同期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增加104家,产品发行量增加32971款,继续创下新高,增幅达36.32%。2016年全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较2015年同比增幅达27.66%。
  展望2017年银行理财市场,普益标准研究员丘剑军表示,如果说2016年是理财市场监管年,那么2017年将是理财业务转型的重要一年,各家银行压力与动力并存。一方面,受打破刚兑的要求,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各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另一方面,净值型产品相对复杂的设计,使得投资者教育需求增强,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预期收益型产品仍将是2017年理财市场的主流。
  创新将继续成为“重头戏”
  2016年,“创新”成为银行理财的关键词,各类型银行都积极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产品,追求差异化发展。丘剑军认为,2017年,理财产品创新、销售模式创新、资管模式创新将继续成为银行理财的“重头戏”。
  去年,主题创新型产品在市场上不断亮相,引发关注。主题创新型理财产品主要是指面向特定群体销售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通常与普通产品在设计上无明显的差异,但销售的客户群体属于特定群体,因此通常在收益率方面会有较大优势。如乌鲁木齐银行由于代理了当地天然气销售业务,因此开展了燃气卡专享理财产品,其销售对象只针对拥有燃气卡并且已激活金融功能的客户,利率高于同档期一般产品。这类主题创新型产品有利于增强客户黏性,塑造银行品牌,在零售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销售模式创新在去年也频频亮相。如青岛银行推出的线上团购模式理财产品——“钱潮计划”,借鉴了微信上火热的水果团购模式。该模式中,需要一名投资者在官方网站上申请成为团长,并邀请其他投资者签约该行的理财账户并组团,组团的人数越多,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高。这种模式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客户量,且成本相对低廉,值得区域性银行借鉴。
  除了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外,全国性银行已经开始逐步加快多元化资管服务步伐。如华夏银行推出了针对企业的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围绕上市公司在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各种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专业支持,同时还能根据上市公司发展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支持。
  预期收益型产品仍是主流
  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规模增速有一定的放缓,但相对其他行业增速仍然较高。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释放了明显的抑规模、重质量的信号,产品端及投资端的创新力度较强,为今后的稳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产品表现来看,虽然今年银行理财向净值型转型的趋势较为明显,但较长时间内,预期收益型产品仍然会是银行理财的主要类型。
  丘剑军分析称,从全年数据来看,2016年前3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整体表现平稳,第四季度产品发行量相对较低。从全年收益率分析来看,整体收益率呈现明显下滑态势,其中1月份的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4.28%,而9月份的收益率达到历史低点3.65%,差值达63个基点。受年末银行资金流动性收紧的影响,从第四季度开始,银行理财收益率有了较明显的回升。经过9月份的低点后,10月份平均收益率迅速反弹至7月份的水平,达到3.72%,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2月份的收益率飙升至4%。
  对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而言,除了同业产品规模占比大幅增长外,个人与机构占比都出现小幅的萎缩,这与开放式及净值型产品愈加受到市场的认可有较大关系。从目前的趋势来看,2017年,如果同业理财业务过快发展得到遏制,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规模占比可能出现下滑,甚至其存续规模会出现阶段性的收缩。
  理财专家认为,2017年预期收益型产品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但从2016年的走势来看,2017年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规模占比有望超越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起到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的桥梁作用。
  “对于银行理财市场而言,2017年,除需关注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自身发展的困境外,来自其他资管产品的竞争也需格外注意。如互联网平台虽然在去年经历了较多风险事件,但由于其更高的收益以及日益趋严的监管规定,使得风险偏好型投资者更愿意选择此类机构进行投资。低收益、低风险的银行理财所瞄准的目标市场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随着投资者整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市场的理解也愈加深刻,较多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会选择配置大量低风险产品以对冲风险,而在低风险产品中,银行理财较货币基金等产品类型有着相对明显的优势,其资管行业的龙头地位仍然较难撼动。”丘剑军表示。
  净值型产品成竞争焦点
  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2017年,实体经济暂时还将延续较低的融资需求,优质资产与金融机构之间仍然维持着“僧多粥少”的局面。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较为单一的投向选择在目前承受了更大压力。资产收益的下行,倒逼产品收益率下滑,从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普益标准认为,面对这样的情况,商业银行为保证存续规模及客户数量,只能选择更纯粹地依赖债券市场——提升杠杆水平或加大期限错配,以此来维系刚性兑付下的产品收益率水平,但其潜在流动性风险也在提升。
  不过,债市的流动性风险积聚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2016年下半年,银监会出台的多份文件均透露出监管层希望降杠杆的态度,如禁发分级理财产品等。同时,央行去年12月前也降低了对市场流动性的供给力度,提升了短期融资的成本,显示监管层降杠杆的决心。普益标准预计,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仍会偏紧,不过收紧幅度不会过大,因此,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增速将大幅放缓,也促使银行对于打破刚兑的需求继续增大。
  目前,投资者对预期收益型产品兑付模式的认知已根深蒂固,使其打破刚兑的成本过高,净值型产品成为打破刚兑的新希望。净值型产品在打破刚性兑付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对于理财产品收益过低的局面也能有所缓解,这将促使该类产品成为2017年各类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产品类型。
  另外,丘剑军告诉记者,表外理财虽然将在2017年纳入MPA体系中,但仅受到规模增速限制,没有占用银行资本,与净值型产品回归资管本源的初衷并不违背。因此,2017年净值型产品或不会受到来自监管方面的过多限制。目前,不少中小银行均投入较多资源对该类产品进行开发,预计今年该类产品的市场争夺将极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