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不期而至 “惯性期待”落空
近期银行间资金面持续高温不断,“罕见”的资金面异常使得连日来资金利率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隔夜Shibor飙升了578.40个基点至13.4440%的历史新高,盘中更是一度蹿升至30%的惊人位置。除了Shibor利率外,隔夜拆借利率更是一度上涨近600个基点,最高升至13%以上。
市场“疯狂”程度历史罕见,伴随紧张情绪的持续发酵,市场各种谣言四起,在传闻有机构出现违约并被紧急辟谣后,市场再度传出央行实施定向逆回购。尽管传闻未经证实,但银行间市场利率则由之前的一致暴涨变成不同品种的暴涨暴跌,6月21日,银行间隔夜和7天Shibor利率暴跌495.20和246.10个基点至8.4920%和8.5430%,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25%的高位,但7天回购利率尾盘又急速暴跌570个基点至5.50%。
这场席卷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大旱”,持续时间之长,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之高,为近年少有。而较之于市场的“恐慌”,央行的表现则十分淡定。面对端午节前后持续走高的资金利率,央行并没有施以援手,央票发行与正回购操作照做不误,逆回购与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依然停留在传说阶段,打破了市场关于央行节前“放水”的惯性期待。
在本周四,市场利率持续飙升之际,央行继续发行了20亿元3月期央票。“在外汇占款增量回落已经确认的前提下,央行维持地量发行央票,已足以彰显出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一家商业银行债券交易员表示。在端午节假期之前,Shibor利率也曾一度飙升,不少银行交易员和市场人士按照惯例期望央行出手释放流动性。从目前的情况看,除非货币投放出现趋势性逆转,否则央行不会主动干预市场,市场的问题需要市场自身去解决。
数据显示,过去三周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2800亿元,但资金面却没有丝毫改善。在分析人士看来,商业银行年中考核、外汇占款流入放缓、债市整顿规范,都与资金面紧绷不无关联。此外,当前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源自金融机构自身对于资产的管理有严重错配,用期限套利的方式拆短买长,以博取高收益。而市场之所以愈加疯狂,缘于接连落空的货币宽松预期。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
“如果说20亿央票发行后市场对央行还抱有一些幻想的话,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彻底浇灭了近期持续升温的货币政策松动预期。”上述交易员认为,央行现在选择“按兵不动”是有深刻含义的。“如果市场一波动,央行即采取降准等措施,那么金融调控又会回到从前的老路上,也就违背了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考虑,央行有必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
“截至5月末,M2同比增长15.8%,连续数月保持高位增长,说明货币供应并不少。”多位业内专家和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显露出超百万亿元M2背后的结构性“钱荒”。“目前银行体系并不缺流动性,资金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飙升,显示出尽管监管层今年以来加强监管力度,但部分资金仍出现错配,此前不少资金绕道表外进入金融市场套利或流入房地产市场。”有业内专家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是非常严肃的工具,带有明显的信号意义,央行短期不会动用这两大工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认为,在以去产能、去杠杆为主线的结构调整期,盲目扩张货币会使去产能进程中断,市场主体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缺乏去产能、去杠杆的动力;同时,宏观金融政策导向也不宜频繁调整,而是要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市场预期。结合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是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表现,重点在促使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人民币贷款不足五成,监管者虽四处围堵逃避信贷规模仍无法有效调控融资规模,彰显出数量工具与多元融资的不适应,而只有价格工具可同时着眼供需,有效调控各种融资。在不能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情况下,逼高Shibor与加息无异,这正是成熟市场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前几个月社会融资总量一阵疯涨,所以央行必然要控制一下新增的速度。而以往央行对信贷的调控多是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次从货币市场着手,通过货币市场来调节信贷,这也是美联储惯用的调控方式,只不过国内从来没有用过。“没有人想到,也没有人适应,大家还一如既往地期待央行宽松资金面,结果就傻眼了。”该人士说,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不顺应商业银行的要求,而是引导信贷增速缓慢回落,这符合政府稳健货币政策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基调,这种方式有助于在激活存量货币信贷的同时,挤出金融市场的泡沫。
在其看来,分析近期资金面的紧张,除了外汇占款就是央行调控方式的转变,另外由于资金面超预期波动引发的预防性需求变化,但这种预防性需求是不可能持续存在,资金面如此紧张的状态也就难以持续。根据测算,5月份的超储率水平在1.5%左右,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总量并非十分紧缺。随着市场对央行调控方式的适应以及半年效应时点性因素逐渐消散,资金利率有望逐步回落。
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隔夜Shibor飙升了578.40个基点至13.4440%的历史新高,盘中更是一度蹿升至30%的惊人位置。除了Shibor利率外,隔夜拆借利率更是一度上涨近600个基点,最高升至13%以上。
市场“疯狂”程度历史罕见,伴随紧张情绪的持续发酵,市场各种谣言四起,在传闻有机构出现违约并被紧急辟谣后,市场再度传出央行实施定向逆回购。尽管传闻未经证实,但银行间市场利率则由之前的一致暴涨变成不同品种的暴涨暴跌,6月21日,银行间隔夜和7天Shibor利率暴跌495.20和246.10个基点至8.4920%和8.5430%,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25%的高位,但7天回购利率尾盘又急速暴跌570个基点至5.50%。
这场席卷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大旱”,持续时间之长,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之高,为近年少有。而较之于市场的“恐慌”,央行的表现则十分淡定。面对端午节前后持续走高的资金利率,央行并没有施以援手,央票发行与正回购操作照做不误,逆回购与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依然停留在传说阶段,打破了市场关于央行节前“放水”的惯性期待。
在本周四,市场利率持续飙升之际,央行继续发行了20亿元3月期央票。“在外汇占款增量回落已经确认的前提下,央行维持地量发行央票,已足以彰显出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一家商业银行债券交易员表示。在端午节假期之前,Shibor利率也曾一度飙升,不少银行交易员和市场人士按照惯例期望央行出手释放流动性。从目前的情况看,除非货币投放出现趋势性逆转,否则央行不会主动干预市场,市场的问题需要市场自身去解决。
数据显示,过去三周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2800亿元,但资金面却没有丝毫改善。在分析人士看来,商业银行年中考核、外汇占款流入放缓、债市整顿规范,都与资金面紧绷不无关联。此外,当前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源自金融机构自身对于资产的管理有严重错配,用期限套利的方式拆短买长,以博取高收益。而市场之所以愈加疯狂,缘于接连落空的货币宽松预期。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
“如果说20亿央票发行后市场对央行还抱有一些幻想的话,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彻底浇灭了近期持续升温的货币政策松动预期。”上述交易员认为,央行现在选择“按兵不动”是有深刻含义的。“如果市场一波动,央行即采取降准等措施,那么金融调控又会回到从前的老路上,也就违背了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考虑,央行有必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
“截至5月末,M2同比增长15.8%,连续数月保持高位增长,说明货币供应并不少。”多位业内专家和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显露出超百万亿元M2背后的结构性“钱荒”。“目前银行体系并不缺流动性,资金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飙升,显示出尽管监管层今年以来加强监管力度,但部分资金仍出现错配,此前不少资金绕道表外进入金融市场套利或流入房地产市场。”有业内专家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是非常严肃的工具,带有明显的信号意义,央行短期不会动用这两大工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认为,在以去产能、去杠杆为主线的结构调整期,盲目扩张货币会使去产能进程中断,市场主体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缺乏去产能、去杠杆的动力;同时,宏观金融政策导向也不宜频繁调整,而是要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市场预期。结合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是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表现,重点在促使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人民币贷款不足五成,监管者虽四处围堵逃避信贷规模仍无法有效调控融资规模,彰显出数量工具与多元融资的不适应,而只有价格工具可同时着眼供需,有效调控各种融资。在不能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情况下,逼高Shibor与加息无异,这正是成熟市场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前几个月社会融资总量一阵疯涨,所以央行必然要控制一下新增的速度。而以往央行对信贷的调控多是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次从货币市场着手,通过货币市场来调节信贷,这也是美联储惯用的调控方式,只不过国内从来没有用过。“没有人想到,也没有人适应,大家还一如既往地期待央行宽松资金面,结果就傻眼了。”该人士说,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不顺应商业银行的要求,而是引导信贷增速缓慢回落,这符合政府稳健货币政策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基调,这种方式有助于在激活存量货币信贷的同时,挤出金融市场的泡沫。
在其看来,分析近期资金面的紧张,除了外汇占款就是央行调控方式的转变,另外由于资金面超预期波动引发的预防性需求变化,但这种预防性需求是不可能持续存在,资金面如此紧张的状态也就难以持续。根据测算,5月份的超储率水平在1.5%左右,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总量并非十分紧缺。随着市场对央行调控方式的适应以及半年效应时点性因素逐渐消散,资金利率有望逐步回落。